果露酒行业数据发布,小酒种未来的大潜力

4月26日,2019中国酒业协会果露酒分会暨保健酒工作委员会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中国酒业协会果露酒分会理事长吴少勋与果露酒企业代表参与本次分会的讨论。活动由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火兴三主持。

会上发布其它酒种(果露酒)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240家,其中亏损企业23个,企业亏损面为9.58%。完成销售收入315.63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利润总额45.46亿元,同比增长14.51%;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48亿元,同比增长38.74%(其他酒包括:配制酒、蒸馏葡萄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果酒、伏特加酒,主要为配制酒)。

目前获得配制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265个,获得葡萄酒及果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807家(截止到2018年4月8日);获得保健食品批文的酒类生产企业431家,产品506个(截止到2018年3月27日),主要功效为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体力疲劳。

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仍有空间,2016年前,果露酒行业尤其是保健酒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整个酿酒行业中,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等增速都是全行业最高的;2017年以后,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但仍有增长空间,尤其是2017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双下降,2018年后出现回升,且利润的增幅大于销售额的增幅,说明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

目前果酒企业以区域性、小规模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没有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畴,分会对部分代表性果酒企业进行调研,目前果酒行业销售规模在10-20亿,整体行业还处于萌芽期。

会上公布了2017年来果酒在主要电商平台销售情况,约732.8万瓶,销售金额约1.38亿元。电商销售果酒前十的企业品牌依次是俏雅、圣雪山、呢喃、古越龙山、荆涂、雪姬、五粮液、通明山、圃田冰青、海仙配,其中俏雅和圣雪山的销售瓶数均超过10万。这些品牌使用的原料水果主要为青梅、杨梅、山楂和石榴,其中青梅占据半数以上,在电商平台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较高。在销售特点上,销售量与价格的关系。

根据销售瓶数和价格区间的关系分析,低于50元的果酒最受欢迎,销售瓶数接近40%,同样,售价超过500元的产品销售量很小。而从销售价格区间分析,销售价90-199元的产品销售额最大,达到34.3%,而销售500元以上的产品,销售额仅有1.2%。

目前中低端价位果酒产品是电商热销产品,果酒缺少大品牌,产品价格天花板较低。在会议上,果酒行业的也提出了发展中面临的不足,其中有以下几点:

果酒缺乏全国性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因水果原料的地域特色太鲜明,不同地域之间认知差异较大,大多数果酒都是地区性品牌和产品,阻碍了果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果酒的普及;

果酒酿造工艺、生产装备针对性不强,创新少。目前,果酒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以及辅料等主要借鉴葡萄酒,缺乏专门性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行业标准不健全。保证产品质量的首要前提是保证产品标准,尽管果酒方面我国已经有相应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但由于果酒市场广泛,种类繁多,难以以一个标准来恒定所有果酒的生产,不同的果酒也会突出不同的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果酒制定不同的标准;

营养功能认知不足。目前行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生产商及消费者对果酒的营养认知不全,大多都是传统推演而来,不够严谨,缺乏基础研究,单纯依靠传统中医药学、养生保健观点过度推演果酒的保健性,缺乏现代医学、食品营养学科学验证和机制的解释,是果酒行业潜在的风险;

技术领域果酒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培养体系不完善,行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

果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果酒文化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我国果酒的历史与文化,建设果酒品鉴评价体系和表达方式,构建果酒文化体系;

果酒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果酒标准建设,积极进行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现原料的专业化和复合化。重视原料筛选,加强对各类果树品种的研究,果酒生产上要立足于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原料品种;探究不同原料品种之间风味特性,做到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加强果酒营养功能化研究,突出特色。科学合理验证果实原料营养价值,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发真正具有营养性,功能性的果酒,产品特点上逐渐向低醇化、果味加强型、起泡型三大特色进行转变。